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雷射印表機(激光打印機)的列印原理


雷射印表機自1984年開發成功後,技術日新月益,產品亦朝多樣化,高品質及價格大眾化方向發展,除了新的機種不斷推出外,近來普遍深植人心的環保意識,亦促使碳粉卡匣再回收市場的萌芽發展。而本計劃預計開發之電子顯像劑的主要用途是提供給全彩高解析度雷射印表機做為其顯像的主要關鍵耗材,圖 1 是雷射印表機的成像機構示意圖,圖 2 為碳粉匣細部各零組件之示意圖。從圖中清楚的顯示雷射印表機之列印過程,是藉由感光鼓產生靜電潛像,再由電子顯像劑顯像完成的。常見的 EP 設備如多功能事物機、影印機及雷射印表機都是光電成像技術的應用,其成像的過程可以分成七個步驟:
  1. 佈電(Charging)-利用佈電輪(Primary Charge Roller, PCR)或電暈網(Corona)高壓放電,使感光鼓帶靜電;
  2. 曝光(Exposure)-顯像物資訊經微電腦處理送至光學機構以雷射光束(laser beam)投射至感光鼓,藉由元件上之感光材料行光電作用中和表面電荷,形成靜電潛影;
  3. 顯像(Developing)-將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影與磁棒套筒(Magnetic Roller Sleeve)接觸,碳粉經過碳粉刮刀(doctor blade)摩擦而帶有電荷,並受到靜電吸引飛到感光鼓表面,以形成碳粉的顯影;
  4. 轉印(Transfer)-攜帶顯像碳粉的感光鼓表面與紙接觸時,傳送滾輪(transfer roller)利用相反電荷將碳粉轉移到紙面上;
  5. 固著(Fusing)-利用熱壓輪(Fusing/Pressure Roller),將紙上顯影的碳粉定著於紙上;
  6. 清理(Cleaning)-將感光鼓上殘存的碳粉利用清潔刮刀(Wiper Blade)刮除;
  7. 除電(Erasing)- 感光鼓上殘存的電荷利用光源或佈電滾輪將之去除,以利下次列印並減少列印缺陷的發生。
上述常見EP設備多用於商務及個人列印輸出用,較少應用於大量列印之印刷媒體業,主要是因為早期高速全彩之EP硬體設備昂貴不符需求。但近年來隨著高解析度、高速、全彩之EP設備技術的成熟,EP硬體設備的價格正逐步降低中。同時隨著數位化科技的發展,數位印刷的時代正因應而生。數位印刷用的EP設備具有下列特性:不需製版(Plateless)、短版印刷(Short Run Printing)、即時印刷(Printing on Time, POT)、即時打樣(Proofing on Time)及隨選列印(Printing on Demand, POD),有別隨傳統印刷的出版方式,極適合少量、多樣、快速、高品質的現代印刷需求。根據 Drupa 2000 及 IPEX 2002 印刷展的趨勢得知,數位印刷是未來印刷業的趨勢。數位印刷設備要取代傳統印刷設備,必須符合高速、高解析度、普通紙列印及低成本。目前符合上述需求的數位印刷設備有下列幾種:



解析度(dpi)
色階
顯像速度(sec)
印刷速度(m/sec)
紙張/色料
EP設備
600-800
多色階
~10-5
6.35
普通/顏料
噴墨設備
300-1500
多色階
10-6~10-4
0.63~63.5
專用/顏料
電凝聚設備
400-
多色階
4 ×10-6
15
普通/顏料
磁記錄設備
300-
~10-6
~15
普通/顏料
電荷沈積設備
300-
多色階
普通/顏料


現今技術最成熟且已商品化之設備主要為EP設備及噴墨設備。其中,噴墨設備偏向較低階、低解析、全彩、高速及低價之印刷產品(噴墨設備亦可實現高解析度輸出,但其成本高昂),而EP設備則多為高階、高解析度、全彩及高附加價值之印刷產品。目前以EP設備加入數位印刷市場的公司有Xerox, Oce, IBM, Xeikon, Agfa, Canon, HP-Indigo, Heidelberg-Kodak 及 Man Roland 等。

1:雷射印表機之成像機構示意圖

 圖2:碳粉匣細部各零組件及其相關位置之示意圖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碳粉匣構造

雷射印表機(激光打印機)其主要的顯像元件為碳粉匣,也是印表機的主要技術核心,一般稱為印表機引擎(engine)。最常見到的碳粉匣構造,如圖1所示。此為HPCanon桌上型雷射印表機所採用的碳粉匣,它同時擁有用於顯影的「碳粉」及能透過雷射紀錄影像的「感光鼓」,互相搭配在卡匣內完成顯像工作。故又稱為整合型卡匣(All in One, AIO cartridge)


 圖1:碳粉匣細部各零組件及其相關位置之示意圖
 以下說明卡匣各元件的功能及作用:

1. 佈電滾輪(Primary Charge Roller, 佈/除電)
佈電滾輪在運作時會通入高壓電,利用滾輪與感光鼓接觸的間隙進行高壓放電,使得感光鼓表面帶有一定電壓的靜電荷,作為後續靜電潛像及碳粉顯像的基礎。
2. 雷射光源 (Laser, 曝光)
用於照射感光鼓表面,引發光電效應使照光區的表面電荷被中和,形成靜電潛像(所謂靜電潛像是指肉眼無法看到,影像只是靜電荷分布)
3. 磁性滾輪(Magnetic Roller, 顯像)
又稱顯像滾輪(developement roller),其作用在於將碳粉均勻攜出,並轉移至感光鼓上形成顯像。一般顯像滾輪會帶有異於感光鼓的驅動電壓,藉此電壓差使得碳粉轉移至感光鼓表面。
4. 碳粉刮刀(Doctor Blade)
碳粉刮刀的功能在於使碳粉經過刮刀摩擦而帶適當靜電,並以一定厚度附著於顯像滾輪表面。
5. 碳粉儲存匣(Toner Hopper):用於存放碳粉。
6. 碳粉攪拌棒(Agitator Bar):用於攪動碳粉,避免碳粉存放過久結塊。
7. 碳粉存量感應器(Toner Low Sensor):用於偵測粉粉存量。
8. 碳粉(Toner):用於顯影。
9. 傳送滾輪(Transfer Roller, 轉印):利用反相電荷吸引將碳粉轉移至紙張。
10. 感光鼓(OPC Drum)
卡匣的顯像元件,利用感光材料與雷射光作用產生電荷,再與表面靜電荷中和形成靜電潛像。未照光區因有電荷存在,故排斥帶同性電荷的碳粉吸附;相反的,照光區因電荷被中和無電荷排斥,故碳粉易受電壓差驅使吸附。
11. 廢碳粉回收刮刀(Recovery Blade):用於回收感光鼓上未轉移的碳粉。
12. 加壓滾輪(Pressure Roller):加壓使碳粉黏著於紙張。
13. 清除碳粉刮刀(Wiper Blade, 清除) :用於清除感光鼓上未轉移的碳粉。
14. 加熱滾輪(Fuser Roller, 定著)
利用滾輪內的加熱燈管或陶片,可以加熱滾輪至碳粉的熔點。藉由加壓滾輪的擠壓,讓碳粉熔融並訂著於紙張表面。為了避免熔融的碳粉專黏在加熱滾輪上,一般滾輪表面會進行防沾黏處理(鐵氟龍塗層)。
15. 廢碳粉儲存匣(Waste Bin):回收的廢碳粉儲槽。
16. 碳粉匣封條(Seal Channel):碳粉儲槽密封條。